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坚持与毅力的经典故事——《愚公移山》。愚公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最终感动天帝,实现了移山填海的壮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像愚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第一段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座巍峨的山峰,名为太行,另一座则是王屋,它们雄踞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方圆七百里,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高达万仞,山中有一名叫愚公的老人,年已九十,却依然灵魂矍铄,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愚公家中有一蛇,其神通广大,手握蛇尾,行走如风,一日,愚公听闻蛇神讲述了他决心移山的壮志,心生敬意,便将此事告知天帝。
第二段
天帝闻言,深感愚公的诚心与毅力,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夸父,一个名叫共工,背起这两座山,一座放置于朔方的东边,另一座则置于雍州的南边,自此,冀州的南部直至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大众出行畅通无阻。
《愚公移山》译文
故事梗概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愚公一家为了打通家门前的两座大山,世代努力,最终感动天帝,移山填海的故事,下面内容是这个故事的具体译文:
在北山脚下,居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让他们出行特别不便,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决定移山填海,使道路畅通无阻,面对家人的疑虑和外界的嘲笑,愚公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只要子孙后代不懈努力,终能完成这一壮举。
原文及翻译
原文:《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有两座巍峨的山峰,名为太行、王屋,方圆七百里,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高达万仞,北山脚下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已九十,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召集全家人商量,决定移山填海,使道路畅通无阻,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
第一段
愚公面对着这两座大山,感叹道:“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他长叹一声,对身边的人说:“你想法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第二段
北山脚下,居住着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他每日面对这两座大山,心中充满了不便与无奈,愚公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召集全家商议,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规划——移山填海,使道路畅通无阻,面对家人的疑虑和外界的嘲笑,愚公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只要子孙后代不懈努力,终能完成这一壮举。
第三段
愚公移山的故事传遍了四方,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但愚公始终坚定信念,带领儿孙们努力挖山,邻人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挖山,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却从未放弃。
第四段
经过世世代代的努力,愚公终于完成了移山填海的壮举,冀州的南部直至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大众出行畅通无阻,愚公移山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勤奋、勇气、坚定不拔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