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星宇航二次冲击港股IPO
8月25日,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这已经是国星宇航第二次尝试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此前在今年1月的首次申请因招股书到期失效而未能成功。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卫星运营商,国星宇航能否成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非常被认可。
需要关注的是,国星宇航成立于2018年,虽然成立时刻不长,但在低地球轨道商业卫星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公司专注于AI卫星的研发、制造和运营,这种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航天产业结合的创新模式,或许正是其吸引投资者的关键所在。
业绩快速增长展现行业潜力
从招股文件披露的数据来看,国星宇航的业绩表现相当亮眼。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774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5.075亿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5.535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6.6%。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传统行业极为罕见,充分展现了商业航天这一新兴领域的进步潜力。
在产品方面,国星宇航已经自主开发了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和16颗AI智算卫星,并成功完成了14次太空任务。更令人瞩目的是,公司已获得民族发改委批准新增60颗卫星,其中26颗AI智算卫星的订单已经到手,目前已有12颗成功发射。这些数据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支撑。
首次递表为何失效?
回顾国星宇航的上市历程,今年1月27日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然而6月20日,证监会对其境外上市备案提出了反馈意见,要求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实际业务以及相关资质许可的具体情况等信息。
由于招股书有效期为6个月,在7月27日到期失效前,国星宇航未能完成上市流程。这并非个案,许多企业在首次IPO尝试中都会遇到类似情况。重要的是,公司能够及时调整策略,补充完善材料,为第二次申请做好准备。如今国星宇航再次递表港交所,显示出管理层对上市的决心和信心。
商业航天行业前景广阔
国星宇航再次冲击港股上市,不仅关乎企业自身进步,也反映了整个商业航天行业的蓬勃态势。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民营航天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进步机遇。国星宇航凭借AI卫星这一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对于投资者而言,国星宇航的上市提供了一个参与商业航天赛道的机会。当然,任何投资都需谨慎,特别是在新兴科技领域。建议投资者在决策前充分了解公司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和行业前景,做出理性判断。国星宇航最终能否成功登陆港交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