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二十四将:都曾立下汗马功劳,基本都得善终,一部分人自作孽
其中还包括了自己的老乡周德兴,辅佐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自己儿子偏偏要勾搭皇帝后宫的女人,换做是谁都不能忍让。父子二人纷纷丧命;洪武26年,也就是太子朱标死后的第二年爆发了著名的蓝玉案。史 载蓝玉案结束之后,基本上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李信也是秦国年轻有为的大将,在大大致小的战役中,曾立下汗马功劳,深受秦始皇赏识。在秦始皇看来,李信是年轻有魄力,而王翦则是老了底气不足了。于是,下令让李信、蒙恬率领兵马二十万,前去攻打楚国,结局,被项燕杀得狼狈而归。秦始皇无奈之下,只好重请王翦出战。
鲜卑族没有容人之量北魏是鲜卑族创立的,崔浩是北魏的三朝元老,也是北魏的大功臣,然而这位大功臣却没有得到善终,最终落了惨死的下场。崔浩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于天文地理样样精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淮安侯华云龙:早年为匪,归顺朱元璋后驱逐北元。被派去增筑北平城时,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时,在途中离奇死去。有推测是被朱元璋赐死,但存疑。临川侯胡美:原在陈友谅麾下,陈友谅失势后归顺朱元璋,曾独当一面攻下福建。
明朝的开国大将有谁
明朝的开国大将主要包括下面内容几位: 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名将,与朱元璋交情深厚,自幼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他在多次战役中担任统军大将,如对抗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战斗,都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徐达在开国后并未被朱元璋杀害,而是因病去世。
徐达(1332~1385) 明朝开国大将。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农家,少时与朱元璋为友。元至正十三年(1353),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军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战果显著,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常遇春,明朝开国大将,人称“常十万”。他与朱元璋东征西讨,功勋卓著,但命运多舛,洪武二年北伐时不幸暴毙军中,朱元璋哀伤痛绝,亲自为其送葬。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智勇双全的大将,被誉为第三开国功臣。他十九岁便统兵征战,大破天完军。明朝建立后,被封为曹国公。
明朝朱元璋将二十四子封藩王,是哪二十四王
:明太祖子,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
朱梓——建藩国于湖南长沙。鲁王朱檀——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蜀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湘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代王朱桂——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次是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十位皇子为王,分别是朱(左木右旃)为庆王,朱权为宁王,朱楩为岷王,朱橞为谷王,朱松为韩王,朱模为沈王,朱楹为安王,朱桱为唐王,朱栋为郢王,朱(左木右彝)为伊王。
0d\x0a\x0d\x0a蜀王家族:\x0d\x0a明藩第11支,蜀王朱椿家族,是明朝宗室各藩系中最著名和杰出的一支\x0d\x0a\x0d\x0a蜀藩开派始祖朱椿(公元1370–1423年),是朱元璋与郭惠妃(郭子兴之女)生的庶十一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为蜀王,建国成都,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国。
璋在位期间,对他的26个儿子都册封为番王,如二子封为秦王,属地西安;三子为晋王,属地太原;四子朱棣为燕王,属地北平;五子为周王,属地开封;六子为楚王,属地武昌;七子为齐王,属地青州;八子为潭王,属地长沙;九子为赵王,因册封后死亡,没有封地,其余几许儿子也各有封号和属地。
1个朱楹,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安惠王,镇守在甘肃平凉。第22个朱桱,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唐定王,镇守在河南南阳。第23个朱栋,朱元璋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郢靖王,镇守在湖北孝感。
明朝的武将
常遇春,1330年出生于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是元末红巾军的杰出将领,明朝的开国名将。1355年,他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常遇春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他在军中病逝,追封为开平王。 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深受重用。
明朝的武官官职体系分为散阶和勋阶两种,具体如下:武散阶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怀远将军与定远将军,都是明代从三品的武官。明威将军,为明代正四品的武官。广威将军,在元代和明代均属正四品的武官。信武将军、宣武将军与显武将军,皆为元明两代的从四品武官。守备,明代正五品的武官。武略将军,为明代从五品的武官。武义将军与武节将军,均是明代从五品的武官。
明朝朱元璋24名将排名
耿炳文:明朝开国将领,长兴侯。唐胜宗:明朝开国将领。陆仲亨:明朝开国将领,吉安侯。华云龙:明朝开国将领,淮安侯。郑遇春:明朝开国名将。郑遇霖:元末明初红巾军将领,荥阳侯郑遇春之兄。郭兴:南征北战,获封巩昌侯。郭英:身经百战,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胡海:明朝开国功臣,最初为土豪赤塘王担任总管。张龙:明朝军事人物。陈桓:明朝开国将领,普定侯。
徐达 (1332~1385),明朝开-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徐达出身农家,少有大志,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从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
开门见山说,徐达和汤和作为淮西24将中排名靠前的两位,都得到了善终。徐达是明朝初期公认的第一名将,被朱元璋誉为开国功臣之首。关于他的死因,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徐达背上长了毒疮,不能吃大发之物。朱元璋却故意送上一坛酒和一只烧鹅。
朱元璋手下大将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
璋的二十四功臣包括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才、吴良、杨璟、胡美、赵庸、廖永忠、傅友德、冯胜、章溢、叶琛、宋濂等人。
,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才、吴良、杨璟、胡美、赵庸、廖永忠、傅友德、冯胜、章溢、叶琛、宋濂。
:初封信国公,因李善长罪而进位第一,是明朝34个开国功臣其中一个。 常遇春:原第三,后因其子常茂封郑国公,常遇春排名上升至第二。 李善长:曾封为宣国公,位列第一,但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被除。 李文忠:侍手后封为曹国公,是明朝开国功臣其中一个。
,51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这算一个不错的结局,由于在胡惟庸案中,已经死去十几年的吴祯,也被认定为是胡惟庸的同党。由于已经病死,因此朱元璋就除去他的爵位。
